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知识 > 正文

中医儿科疾病的小知识_中医儿科常见病种

wasd8456 发布于2024-10-31 23:00:13 疾病知识 16 次

本文目录一览: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知识点辅导:初生儿病证——脐部疾患_百度知...

定义 脐部疾患是指小儿出生后,断脐结扎、护理不善而发生的一组病证。

【概述】新生儿黄疽是指婴儿出生后,全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与胎孕等因素有关。凡婴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疽,于10~14天内消退,若是早产儿可延迟到第3周才消退,其他情况一般良好,此为生理性黄疽,若7~10天后,***未退或加重,或兼见其他症状,则需进一步诊疗

古代医学文献中对脐部疾患的描述丰富多样。在《储病源候论·卷五儿杂病诸候》中,提到脐疮的成因可能是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未及时清洁干燥,湿气滋生,若又受风或风湿侵扰,可能导致脐疮长时间未能痊愈。若风气损伤经脉,还可能转化为其他病症,如痫症。

中医儿科疾病的小知识_中医儿科常见病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病情况 ①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于夏季多见。②发病年龄: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但较多较多见于婴幼儿。③预后:邪毒流阻于经络肌肤之间者较轻,入脏入腑者重,新生儿罹患者亦较重。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肌肉、筋骨皮毛以及精神意识等与成人相比均属不足。“纯阳”最初用来说明宇宙现象。[原文]《颅囟经·脉法》中用以引申说明小儿的生理特点,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内科常见病证之一,在我国北方更为多见,一般认为本病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左右。

中医儿科疾病的小知识_中医儿科常见病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感冒

1、感冒是由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肺系疾病临床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为主要症状。 范围 凡是感受外邪,轻浅,在表而无流行者,为普通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若病情较重,有流行趋势,称为“重伤风”、“时行感冒”,则属今之流行性感冒范畴。

2、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儿科 中医: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健康 教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或“感冒”,该病病毒细菌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鼻上呼吸道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3、感冒 (1)热熨疗法:取苍术,麻黄各50克加水500毫升,与鸡蛋同煮30分钟,待药性浸透鸡蛋内,乘热用鸡蛋滚熨双侧肺俞穴和双侧涌泉穴,冷后再煮,如此反复3~5次。注意不能烫伤患儿。用于外感咳嗽。

中医儿科疾病的小知识_中医儿科常见病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肺系病证(2)

1、⑥或尿少浮肿 具备前五项即可诊断心衰 ▽心力衰竭治疗:(1)吸氧(2)镇静 (3)强心:洋地黄制剂。(4)利尿:速尿 (5)血管活***:酚妥拉明 第四节 哮喘 概念: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以发作性哮鸣 气促,呼气延长,重者不能平卧为特征。

2、以下是2008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高频关注的各部分内容概要:中医基础理论: 作为考试的基础模块,考生需深入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基本概念。 中医诊断学: 关注病证的辨识与分析,包括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等内容。

3、开设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科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学、中医儿童保健学、新生儿学、小儿推拿学等。

4、中医儿科学专业简介中医儿科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基础,以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以辩证论治为核心,[_a***_]自胎儿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知识点辅导:常见病症——食积(积滞)

1、不要一口气吃到撑,这样会超出肠胃的负荷能力。做到吃饭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在短时间内吃下太多东西会造成肠胃的损伤。食积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却无时无刻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要做到正确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爱护好我们的肠胃,以免对肠胃引起损伤产生其他病症的出现。

2、⑶ 发病特点:婴幼儿发病后,容易变化,常可出现夹惊、夹痰、夹滞等兼证。即患病后容易出现痰多、惊厥和积滞的证候。【病因病机】 病 因 小儿时期感冒发病率最高,与小儿生理特点有关。 小儿感冒的病因有二:⑴ 内因:形体稚嫩,卫外功能薄弱。

3、小儿脾常不足,饮食自倍,损脾伤胃,可致机体失于营养。亦有脾弱胃强而能食善饥,但腐熟转输无权,故虽能食而不充形骸。此一期,病情尚轻,若调治有方,病可向愈。脾虚夹积 脾胃不和者失于调治,运化功能不能恢复,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脉络,故见腹部膨胀,或症瘕积聚,或胁下痞块。

4、中医认为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抑,机体内必有湿浊痰饮或食积顽痰遏郁的病理变化。如急慢性胃肠炎等。

5、弄舌常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舌神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的为见底,即为薄苔。由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有病见之,多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的为不见底,即是厚苔。多为病邪入里,或胃肠积滞,病情较重。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1097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