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疾病 > 正文

对精神疾病的曲解-对精神疾病的曲解是什么

wasd8456 发布于2024-11-17 01:05:11 其他疾病 2 次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真的只是现在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的意思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真的只是现在的“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的意思吗?

在我这个层次我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应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生产中,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以期达到完美,这不是很愉悦的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理解为志同道合的友人,终于相聚,这难道不是很快乐的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他人的过失不生气,你才配得上谦谦君子的称谓了!

对精神疾病的曲解-对精神疾病的曲解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衷心祝愿朋友们要学儒,学道,学佛。不要他们变为儒学,道学,佛学!因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得不到!学一点,做到一点,才能体会“法喜充满”的感觉!才能有“说”“乐”“君子”经典上圣人的心态!

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对精神疾病的曲解-对精神疾病的曲解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三句要联系起来看,不要分开单独看。因为这三句话其实是在说一件事,就是教育跟学习的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很快乐吗?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学道。孔子主要讲儒家的道,像礼乐之道,中庸之道,六艺之道等等。孔子的目的是传道,他认为学习这些道,是一件愉悦的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其实还是在说学习。因为古代人讲“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朋就是同学的意思。有朋自远方来远方来,意思就是说很多人从远方来一起学习,这是快乐的事。《大学》中讲,学习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明明德,就是让道德大放光明。《诗经.大雅.文王》里说,“学有缉熙于光明”。宣扬道德,大放光明,是儒家的最高追求。以此为快乐。孔子讲“好学近于知,力行近于仁。”一个人好学,就接近知了。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乐于学习比爱好学习还要重要,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关于乐,孟子又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对精神疾病的曲解-对精神疾病的曲解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就是大家都来学习,追求“光明理想的世界”,真是快乐。因为这是众乐,是高境界的乐。

第三句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继续讲教育跟学习,意思是面对无知的人,不要生气,这是君子气度。因为他无知,是因为他没有得到教育,所以应该教育他而不是感到恼怒。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教育,还说过“不教而诛谓之虐。”是说对一个人没有教化他就用武力把他杀掉,这是暴虐的行为所以可以看出,孔子是坚持教育至上。

同时这句话应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君子怀德”,既然君子追求的是世间至理,光明大道,那已经很快乐了,即使不被理解,也不会生气的。这是一种修养。

通过上面所讲的,来综合理解这三句话,并不是东扯一句学习,西扯一句交朋友,然后再说不被人知如何如何。这样分散的去理解是有问题的。

只有把三句话统一起来看,才明白他的真正意思。

就是谈教育,谈学习。

我们今天可以借鉴这几句话,来思考为什么而读书,怎么样读书。

应该是坚持真理,培养道德,有志服务于社会。团结,共乐,努力将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光明。

学而时习之:需要一生去实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宋代大儒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读为:“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后来多数人就理解为“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不也感到高兴吗”。

细究起来,朱熹虽然没说是“学习了而且时常复习”,但是确实有点这个意思,所以难怪后世多数人仍这样理解。其实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咱大家都上过学,当学生时候翻来复去地学习又复习,并没感到有什么愉悦的,相反学习考试压力山大,想逃避都来不及。

但作为《论语》的第一句,这句话非常重要。如果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可以受用一生。

首先,“习”在句子中应该是“实践”之义,解释为“复习”意思就狭隘了。学到了知识或本领,并有时间有机会在实践中去运用、验证并完善,这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实践出真知——知识放在纸张上是书本,装在脑子里是见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是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反过来又是知识和财富的创造者,哪有创造者不是幸福、快乐的呢?比如那些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一生受人敬仰,想不快乐都难。

其次,如果我们审视一个人的成长、成熟,这三句话正好概括了一个人完整的成长历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人学习知识,追求、把握和检验、完善真理,达到学有所用,实现自我价值,值得骄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的贡献和付出,并被人们普遍重视和认同,受到重视和认同了,才能“有朋自远方来”,这是一种被尊重的成就感,怎不让人振奋、快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掌握的真理不被理解,如果自身的价值暂时不被认可,自身的修养达到曲高和寡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迁怒于人,而应该像君子一样坦坦荡荡、胸怀大度。这三句话,应该是孔子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刻阐述了人生成长、成熟并实现自身价值的情感体验,指导人们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应该具有的幸福指数,同时也告诫我们在不被别人理解或认同时,防止走向消极和悲观。想想孔子一生受到的磨难以及取得的成就,真是令人感叹!

再次,如果把这一段放到整个文章中来理解,就更深刻了。《论语》讲的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是君子之道,是修齐治平,是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干事。不但教给你理论,还教给你方法,还让你端正态度。怎样学?要“学而时习之”,掌握真理、实践真理;学到本领怎么办?“有朋自远方来”,完善真理、传播真理;遇到困难怎么办?“人不知而不愠”,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第一段就是开宗明义地阐明了学习实践的原则、方法和态度,把这个道理运用的人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当中,时时体会成长和进步的快乐,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幸福?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122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