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d8456 发布于2025-02-12 08:31:08 疾病知识 16 次
护心饮食同样有益于预防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马里乔·赛普雷斯博士说,低热量饮食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对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而言,应该避开含盐含糖较多的加工食品,多吃糙米、全麦食品、坚果、水果和蔬菜等。缓解压力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有哪些呢?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与遗传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的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等。
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1、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包括多个方面,首要是合理膳食,建议低糖低脂饮食,避免过多摄入糖分和脂肪。这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风险。适当运动也是关键。定期进行适度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同样重要,尤其是避免腹型肥胖。
2、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宜食用的食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助于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如大豆及其制品和粗杂糖。另一类是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如硒麦芽粉、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硒可以促进细胞摄入糖分,***胰岛素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1、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策略,旨在帮助肥胖人群改善健康状况。 目标是将肥胖者的BMI控制在24或以下,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每日热量摄入400-500千卡,并严格控制高能量食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选择低热量、营养均衡的食物,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糖尿病的防治知识主要有:合理膳食,低糖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腹型肥胖。生活要有规律。如果有糖尿病就要及时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经常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要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等。
3、推荐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少于10克的水果,包括青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慎重选用:每100克水果中含糖量为11-20克的水果,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异常血脂,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没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起效时间较慢,但血糖控制作用持久。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帕克):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食用油则以植物油为主,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8克。
小型血糖仪是患者的健康小卫士,随着医学的昌明,一类型小型的适用于家庭的迷你型便捷血糖测定仪被慢慢的普及,它的推广使得非常多的糖尿病患者在家也可以实现测血糖的目的,依靠准确的测量数据,来确定降血糖药物的用量,让个体的治疗行为变得更灵活与科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18526.html
本文目录一览:1、公卫执业医师操作考什么内容2、公共卫生管理专业考研方向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1、托班育儿小知识给家长2、托班秋季学期工作计划3、托班幼儿小知识4、幼儿园育儿宝典知...
本文目录一览:1、急性胰腺炎的健康教育2、胆道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3、高护都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4、2...
护理眼部的精油可以用来擦脸吗?当眼科护士好吗?待遇怎么样?能学到东西吗?隐形眼镜护理液可以直接滴入眼睛里吗?原因是什么?...
夏季疾病预防小常识?春季疾病预防知识?幼儿园预防秋季疾病小知识?作文《疾病预防知识》读后感800字?夏季疾病预防小常识?...
本文目录一览:1、如何预防季节性传染病2、怎样防疾病常识3、季节性皮炎要如何预防?预防季节性皮炎的方法...
学习传染病学的重要性?怎么给幼儿园小朋友普及预防疾病知识?最近出现很多医生讲解各种疾病治疗和预防的短视频,能相信吗?非医...
怎样判断是否患有肛肠疾病?古代人没有手纸,会得什么肛肠疾病?什么是肛肠息肉?直肠癌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本文目录一览:1、预防秋季传染病知识2、秋季多发病有哪些3、秋季常见病有哪些4、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有...
关于健康科普知识,想知道大家最想知道的疾病科普有哪些?将健康和疾病的基础知识纳入教育课本才是真正的医改,您怎么看?关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