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右侧
顶部左侧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疾病 > 正文

输血科最常见疾病-输血科最常见疾病有哪些

wasd8456 发布于2024-10-17 00:36:42 常见疾病 21 次

  1. 需要输血的病有哪些?
  2. 输血完可能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3. 贫血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需要输血的病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都需要输血。像平常遭遇事故或者女子生产时大出血时也是需要输血的。当然,输血的注意事项也有许多,要看血型是否匹配,如果做大型手术要准备充分的血量才行。

输血完可能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输血的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完血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疾病主要包括溶血性和非溶血性两大类。

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输血科最常见疾病-输血科最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

原因:(1).血型不合;(2).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3).受血者本身患有溶血性疾病等。

表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原因:(1).稀有血型不和;(2).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3).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

输血科最常见疾病-输血科最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表现: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原因:(1).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2).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输血科最常见疾病-输血科最常见疾病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表现: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寒战。

表现:输血过程或输血后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

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疟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 其他

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肺淤血等。

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

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

异体输新鲜全血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宿主病。

大量输入枸橼酸钠抗凝血或血浆,会螯合受血者的血浆游离钙,若补钙不及时则会加重出血。

大量输注库存血时可出现酸碱失衡、枸橼酸中毒、高血钾等。

小小西瓜——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贫血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

贫血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医学名词,那么贫血是一种疾病吗?其实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许多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医学上贫血是指人体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成年男性<120g/L,女性(非妊娠期)<110g/L,孕妇<100g/L,出生10天内新生儿<145g/L,3个月一6岁婴幼儿<110g,L,6—14岁儿童<120g/L即为贫血。也可按红细胞比容为标准,成年男性<O-4,女性<0.35可诊断为贫血。

贫血可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急性贫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丢失或破坏,或急性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不能及时补充外周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浓度急剧下降的一类贫血。比如外伤引起的大出血,自身免疫性贫血或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这类贫血起病急,进展快,红细胞数锐减,机体短时间内代偿功能有限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缺氧症状严重,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常常需要紧急、大量输血。

慢性贫血因为病情进展缓慢,往往不一定都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机体能通过自身的代偿逐渐适应缺氧状态,其症状和体征的有无或出现的时间,取决于贫血的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代偿情况。大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只有降低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时,才会出现较严重的贫血症状。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等症状。对于慢性贫血的治疗原则首先是去除病因。在病因未明确时,不要随便输血或用药,以免造成诊断困难。如果有慢性失血者应寻找失血部位,造血原料不足导致的贫血,一般应该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并寻找造血原料缺乏的原因。慢性贫血无明显缺氧症状的病人,一般不需要输血。只有病因未能及时清除,血红蛋白浓度≤60g/L。又有明显缺氧症状时才考虑输血。慢性贫血输血的目的是使代偿的需要减低到可以耐受的程度,而不是解除代偿的需要,能达到此目的的最低输血量是最合适的输血量,提倡“限制性输血策略”。原则是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尽可能少输血,输注的血液成分为红细胞悬液为宜,提倡个体化治疗。

段[_a***_]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大家的观念认为:贫血就是血少了,输点不就行了。其实不然,只有严重的贫血或失血才需要紧急输血,减少贫血对身体的致命影响,为抢救生命和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贫血的标准是什么?

贫血以血红蛋白浓度(Hb)来代替。

贫血标准: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100g/L

轻度贫血:>90g/L;中度贫血:60~90g/L;

重度贫血:30~59g/L;极重度贫血<30g/L。

输血有其严格的适应症,什么情况下要输血?

(1)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即血红蛋白低于60g/L

严重贫血的危害主要在于心脏,贫血导致身体各个组织严重缺氧,为了纠正这种状态,心脏的不得不增加跳动次数以输出更多的氧气,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长时间的贫血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

(2)急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20%

一次性大量出血超过800ml以上,会出现四肢厥冷、心慌、冷汗、脉搏加快等急性失血症状,超过1200ml,则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等休克的表现。此时必须紧急输血,抢救生命。

针对轻中度贫血,为什么不输点血,快速纠正过来呢?

(1)输血存在很大的风险:①输血导致的溶血,尤其是多次输血的患者更容易产生;②发热;③过敏;④传播疾病;⑤大量输血还会出现酸碱、电解质紊乱

(2)万事皆有因,治病当治本:贫血的发生肯定有其原因,找到原因进行治疗,才是消除贫血的最根本的办法。

国家的法律对于输血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任何一次输血必须有严格的适应症。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输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输血能够救人性命,不当的输血则会害人性命。想必大家听闻过福建5岁女孩因输血后而感染HIV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说明输血有一定风险。二是说明目前的医疗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对处于“窗口期”的***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三是说明我国对血液制品的监控和管理手段还有待强化。因此,临床上给病患输血前主治医师会进行慎重的输血前评估,如果不必要进行输血时,大夫是不会建议病人输血的。临床上输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纠正凝血功能的异常。对于急性失血的病患,血容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出现急性贫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丢失的循环血量来评估是否需要输血。当血容量减少15%以下时(成人血容量减少750ml),无需输血。当血容量减少到15%~30%(成人血容量减少750~1500ml)时,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者人造胶体液,很少需要输注红细胞。除非患者原本就存在贫血、患有严重的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无力代偿丢失的血容量时,需要输血。当血容量减少30%~40%(成人血容量减少1500~2000ml)时,应迅速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快速扩容,同时可以输注浓缩红细胞和全血。我们也可以按照血红蛋白及患者的病情评估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当血红蛋白(Hb)大于100g/l时,不需输血。当血红蛋白(Hb)小于70g/l时,应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介于70~100g/l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发热)以及年龄等因素来决定。对于慢性贫血的患者,有明显缺氧症状的血红蛋白数小于60g/l可以输注红细胞。祝健康。

输血是外科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出血是造成创伤和手术死亡的另一重要原因。输血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1665年Lower进行了从狗到狗的输血实验;1667年Denis首次在人体进行了输血实验。直到1901年美国Landsteiner发现血型后,输血的安全性才得以保证。初期***用直接输血法,但操作复杂,输血量不易控制;1915年德国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橼酸钠溶液,使血不凝固,建立了间接输血法。这就是输血的发展简史。


贫血的话一般是不需要输血的,要找出贫血的病因,真对病因治疗效果才好。那么,慢性贫血的病人输血的适应证:①心率>100次/分钟;②精神状态改变;③具有心肌缺血包括心绞痛的证据;④轻微活动即感气短或眩晕;⑤直立位低血压。

血液用品输注是需要十分谨慎的。输血的时候护士要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需要仔细的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型和交叉配合单,并检查血袋有无渗漏,血液颜色有无异常。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关注外科医生老李,喜欢的话可以加关注或者点个赞。

查看更多有关于 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vonjun.com/post/976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随机图文
    此处不必修改,程序自动调用!
最新留言